没过多久,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。汉高祖问众将怎么办炒股杠杆怎么加,众将说:“赶快发兵活埋了这小子!”汉高祖默默不语。
又问陈平,陈平说:“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,有人知道这件事吗?”刘邦说:“没有。”
陈平又问:“韩信自己知道吗?”
刘邦说:“不知道。”
陈平说:“陛下的精锐部队和楚国比起来哪个更强?”
刘邦说:“超不过他们。”
陈平说:“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方面有能超过韩信的吗?”
刘邦说:“没有谁比得上他。”
展开剩余86%陈平说:“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,将领又赶不上韩信,如果发兵攻打他,这是在促使他起兵反抗,我私下里为陛下感到危险。古代天子有巡视天下、会见诸侯的惯例。南方有个云梦泽,陛下只管假装出游云梦泽,在陈县会见诸侯。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,韩信听说天子以友好的名义出游,按照常理他一定会毫无防备地到郊外迎接拜见您。等他拜见的时候,陛下趁机就可以捉住他,这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罢了。”
汉高祖觉得陈平说得对,于是派使者通告诸侯到陈县聚会,说:“我要到南方巡游云梦泽。”汉高祖随即起程。
楚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后,内心疑虑恐惧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有人劝韩信说:“杀了钟离眜去拜见皇上,皇上一定高兴,就没有祸患了。”
钟离眜对韩信说:“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,是因为我在你这里。如果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,我今天死了,你也会紧接着灭亡。”于是大骂韩信说:“你不是个德行高尚的人!”最终自杀身亡。
韩信拿着钟离眜的首级,到陈县拜见汉高祖。皇上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,装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。韩信说:“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,‘狡兔死,良狗烹;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’天下已经平定,我本来就该被烹杀!”
汉高祖说:“有人告发你谋反。”于是用刑具把韩信拘禁起来。到了洛阳,赦免了韩信的罪过,降封他为淮阴侯。
韩信知道汉王畏惧、厌恶自己的才能,常常托病不去朝见和随从出行。从此,韩信日夜怨恨,在家中闷闷不乐,为与绛侯周勃、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。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,樊哙跪拜着迎送,称自己为臣,说:“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!”韩信出门后,笑着说:“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!”
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领才能的高下,认为各有长短。皇上问韩信:“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?”
韩信说:“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。”
皇上说:“你怎么样?”韩信回答:“我是越多越好。”
皇上笑着说:“你越多越好,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?”
韩信说:“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兵,却善于领导将领,这就是我韩信被陛下俘虏的原因。况且陛下的能力是上天授予的,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。”
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,临行前向淮阴侯韩信辞行。韩信拉着他的手,屏退左右侍从,和他在庭院中漫步,仰天长叹道:“有些话能和你说吗?我有话想和你讲。”
陈豨说:“一切听凭将军吩咐。”韩信接着说:“你要去就任的地方,驻扎着天下的精锐部队;而你,又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。如果有人告发你反叛,陛下一定不会相信;第二次有人告发,陛下就会产生怀疑;等到第三次告发,陛下必定会大怒,然后亲自率军前来讨伐。到那时我在京城为你做内应,天下就可以图谋了。”陈豨一向深知韩信的才能,对他的话深信不疑,说:“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!”
汉十年,陈豨果然起兵反叛。皇上亲自率军前去平叛,韩信借口生病没有跟随出征。他暗中派人到陈豨那里,说:“你尽管起兵,我在这里协助你。”韩信还与家臣谋划,打算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,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。部署完毕后,就等待着陈豨的消息。
这时,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他,韩信把他囚禁起来,准备杀掉。门客的弟弟向吕后告发,说出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。吕后想把韩信召来,又担心他的党羽不肯就范,于是与萧相国商议,派人假装从皇上那里回来,声称陈豨已经被处死,列侯群臣都要进宫庆贺。
萧相国欺骗韩信说:“你虽然身体不适,也最好勉强进宫道贺。”韩信信以为真,一进宫,吕后就命令武士把他捆绑起来,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。韩信临斩时说:“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,如今竟死在妇人小子之手,这难道不是天意吗!”随后,韩信被诛灭三族。
太史公司马迁说:我到淮阴,淮阴人对我说,韩信即使还是平民百姓时,他的志向就与常人不同。他母亲去世时,家中贫穷没有钱财办理丧事,可他还是四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,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。我去看了他母亲的坟墓,果然如此。假如韩信能够谦恭退让,不炫耀自己的功劳,不自恃自己的才能,那就差不多了。他在汉朝的功勋,就可以与周公、召公、太公这些人相比,后世子孙也能享祭不绝。可是他没能这样做,在天下已经安定之时,反而图谋叛乱,最终被灭族,不也是应该的吗!
后世对韩信的评价,众说纷纭,难以定论。有人称赞他是“国士无双”,认为他作战必定胜利,进攻必定夺取,平定三秦、俘虏魏王、攻破代赵、威慑燕国、平定齐国,垓下之战更是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,他卓越的军事谋略,千古少有。就像李贽所说:“韩信与刘邦,两位豪杰相遇,就如同鱼和水一样投合。”又说:“如果韩信野心小一些,听从蒯通的计策,汉朝的天下会怎样还难以预料。”这是感叹他才能出众,又惋惜他不够果断。
然而也有人贬低他,斥责他“贪图功劳、自恃才能,最终招致灾祸”。司马光评论道:“世人有人认为,韩信首先提出重大策略,与高祖一起从汉中起兵,平定三秦,随后分兵北上,擒获魏王,夺取代地,打败赵国,威慑燕国,向东攻打并占领齐国,在垓下消灭楚军,汉朝能够统一天下,大概都是韩信的功劳。看他拒绝蒯彻的劝说,到陈地迎接高祖,哪里有反叛之心呢!实在是因为失去权势而心中不满,才陷入叛逆的境地。像卢绾与高祖有同乡旧谊,尚且能够在燕地称王,韩信却只能以列侯的身份入朝拜见,这难道不是高祖亏待了韩信吗?”这种观点既肯定了韩信的功绩,也指出高祖的寡恩,但最终还是认为韩信的“叛逆”行为是错误的。
还有人以韩信的悲剧为借鉴,苏轼在《留侯论》中写道:“古时候被称为豪杰的人,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。一般人在遇到无法忍受的事情时,会拔出剑来,挺身而出争斗,这不能算作勇敢。天下真正具有大勇的人,突然面临变故不会惊慌失措,无缘无故受到侵犯也不会愤怒。这是因为他们胸怀大志,志向高远。”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提及韩信,但世人常把韩信胯下受辱的经历,与他后来的骄傲自满相对照,感叹他没能始终保持“大勇”的境界。
至于民间,大多把韩信的故事当作传奇。戏曲中有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,赞颂萧何与韩信的相遇,也歌颂贤才得以施展抱负;还有《未央宫斩韩信》,演绎他最后的悲惨结局,令人为之叹息。街巷中还流传着“一饭千金”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“背水一战”等典故,韩信的智慧与勇气,早已深入人心,历经千年而不衰。他到底是功大于过,还是过大于功?这些是非功过,都留给后人,在史书典籍、戏曲传说中,不断被品评、讨论,代代相传。
如果您喜欢历史小说炒股杠杆怎么加,麻烦你在“番茄小说网”或者“今日头条” 小说频道搜索我的历史小说《千古名家小说集第一卷》和《霸王血路:垓下悲歌》,正在连载中,欢迎免费阅读收听。分别讲述了先秦时期白起、王剪、廉颇等18位名将和楚霸王项羽的精彩故事。其他的历史故事今后将持续连载。
发布于:河南省